一战差100分达线,二战超线41分,如何实现跨专业跨学校考研逆袭?

百问百答 教育百科 2024年07月12日 13:29:02 519 0

#我的考研故事# 我,从来都不是学霸,这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奋斗。

我,考取的是普通院校,这是任何敢做梦的孩子都能实现的梦想。

一战差100分达线,二战超线41分,如何实现跨专业跨学校考研逆袭?

这篇文章的价值正在于此——对更多的学生具有借鉴价值,为更多的考研人带来支撑的力量。

2018年早春的一个晚上,我打电话说,妈,我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哇?

这之前的寒假,我跟我妈曾经商量过考研的问题,但是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只是说再等等。——等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妈拿着电话有点犹豫:你的专业是机械成型与控制,要跨校跨专业,难度不小。“我从小就跟着你采访,高中办过班报,大一还当了一年的校报记者,选这个专业我稍微有点底气。”

不到2分钟的通话,就决定了我未来的方向,现在想来,人生最残酷的考验,不是应对,而是选择,很多选择,没有道理可言,前路如何,后果自负。

考研,可以考学硕和专硕,学硕上3年,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冲着研究学问去的;专硕上2年,比较注重实践,多数没有研究方向,更大的区别是,考学硕要考英语一,考专硕考的是英语二,相对而言,英语二稍微简单一点,老实话说,对于我这样一个大学四年都没有考过英语四级的学生而言,又能简单到哪里去呢?并且,高考时的强项数学,在考研中也完全用不上,不过我还是有点盲目自信的,凭着多年来老师们给的“高情商、高智商”光环,认为自己有勇气一搏。

小初高都从来没有上过培训班的我,这次倒是不吝啬借助外力:英语和政治两门公共课,找个培训机构上上网课;专业课的话,最好也能找个老师给上上小课。

只要我有动力,家长从来不懂啥叫讨价还价,报班没商量呀,经过几天手忙脚乱、大海捞针的选择比较,我们在一周内就确定了培训学校,交了钱,公共课貌似可以开课了,只是,专业课的老师,找不到。

2018年,五一过后,我断断续续上网课,直到7月底放假回家,才找到了一个当年研一的学生辅导专业课,12月底考试,如果时间完全利用,可以有5个月来分解8本书的知识,对于门外汉时间还是很紧张的,结果,从来不是最后才知道的,而是每一天的积累。

考试结束当天,我打电话给我妈:妈,考的不错,我的那个网校还压中了好几道题呢!专业课的话,大方向也是新媒体,我觉得自己答得挺好的……2019年2月18日,正月十四,出分的日子,这场“半年敢博三年半的跨考”以失败结束。

一战,给了我不小的打击,缓了几个月,我决定二战,二战容易吗?说容易是比一战容易点,因为知识已经有了脉络;说不容易,是真的不容易,因为2018年的考生是290万,2019年的考生是341万,这多出来的51万考生,又有多少是二战?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不相上下,并且,最致命的一点是,有了更多的压力,这压力,来自于恐惧。

人就是这样,如果你一直天真,说明生活没怎么虐待你;如果你成熟了、沉默了、变乖了,证明生活已虐你千百遍,二战的人,心里有了恐惧,因此会更加焦虑,这是坏事;但恐惧会产生敬畏,对知识的敬畏会激发认真,这又是好事,而且是学习的关键。

雷打不动的每天8小时学习制诞生了,上午8:30——11:30,3个小时(公共课学习);下午3:00——6:00,3小时(专业课学习);晚饭后散步,晚上8:00——10:00,2小时,我将当天学习内容联通起来,找到内在的逻辑性,150天,雷打不动,在二战考研的复习中,我逐渐有了一个认识:高考,是考知识;考研,是考思路。

一战时的专业课参考书是8本,二战时的专业课参考书增加到了10本,7本书是一战看过,3本是新增的,说到这里,特别讲一下,9月左右一定要看报考学校的通知,以免专业课的参考书调整都不知道,我就是快10月了,才发现参考书新增了3本,调整去掉了1本,当时出现了一点短时间的慌乱,关于考研参考书,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在备考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的官网。

言归正传,从7月1日全面进入学习状态开始,到12月24日考试,我把所有的专业课参考书前前后后翻读了5遍,学习笔记摞起来超过两尺高,我把书读厚、又读薄,最后考试前一天,手里专业课10本书的内容只写了两张纸。

2020年,注定是永远载入人类史册的,个别,一次一次延长着等待,熬人的等待让人们看清很多东西,包括珍惜、感恩、停留长智,这一年,同样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路标,2月20日,成功逆袭,超线46分,目标院校排名第三。

虽然,总是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但即使你真的做到了“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真的就天不负了吗?我从来没敢奢望过,我只负责过程,并不敢窥视结果,我从来不敢认为这个成绩是理所当然,因为考试总是有运气的成分,只能说,我得到了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