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热"来了,如何提升博士学位的含金量?

百问百答 教育资讯 2024年07月12日 07:38:01 883 0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开展“学位挤水”行动,严格抽检博士学位论文,每年,教育部都会对上一年度授予的博士学位论文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检,抽检过程中,不经过论文所在高校,而是直接从国家图书馆调取论文,如果3位专家中有两位及以上评审意见为“不合格”,则该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问题论文会对学位授权点评估产生负面影响,数量较多的学位授权点可能会被责令限期整改,甚至撤销学位授权,据统计,2014-2021年共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

要提高博士论文质量,关键在于高校在论文出炉之前严格把关,教育部的这一“辣招”令各学位授权点神经紧绷,倒逼高校推出各项政策措施,不少学校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博士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要经过预先答辩,通过后才可获得论文送外审的资格,进入正式答辩程序。

考博热

严格的预答辩制度通过率之低,让很多博士生谈之色变,有的预答辩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答辩委员认为不应通过则被认定为不通过,预答辩失败意味着正式答辩将推迟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严格内部把关,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认为论文答辩是“形式上走程序”的错误观念。

严格的全周期过程管理是提升博士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很多博士项目都实行博士资格考,博士资格考是攻读博士期间重要的中期考核机制,考试内容通常是对专业领域经典文献、主要研究方法、自选研究方向等科目的考核,博士资格考在很多国家都适行,通过考试的博士生才能正式拥有“博士候选人”的头衔。

这是让很多博士生打足精神准备的魔鬼考试,一场考试的时间可能长达七八个小时,需要长达数月的准备,通读学科领域主要文献,才有应战的底气,很多人博士毕业后走向教职,多年后还会想起并感谢这场为他们积淀学术功底的考试,博士资格考是博士论文写作工作的起点,不过通常情况下,博士资格考的通过率或者二次通过率较高,更多用来督促学习,并未成为真正的定额淘汰机制。

明确的退出机制也是提升博士学位质量的必要举措,毕竟,只有在选择攻读博士之后才真正了解自己是否适合,现阶段主要的退出方式,是超过最长有效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要求,或中途终止修读退出,这无疑是两种成本较高的退出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一些读不下去,又不想无功而返,不得已应付完成论文的现象,允许以获得硕士学位作为博士项目的退出方式,将是一种较为灵活的退出机制。

学术型博士并非越多越好,博士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能力、攻坚能力,为研究性岗位输送科研人才和后备力量,这清晰锚定了学术型博士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目标,随着国家持续加强对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管理,很多高校已经停招在职博士,严格把关博士教育质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博士学位需求减弱,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的需求,存在部分应进入专业型博士项目的人才因缺少选项,只能选择攻读学术型博士项目的情况,做强做精学术型博士教育,加快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完善我国博士学位教育体系,提升学位含金量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也要引导社会逐渐形成对博士学位健康的价值和职业认知,获得博士学位远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简单,读博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旨趣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学术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可能远超过常人的耐受能力;毕业后主要聚焦学术研究的职业选择范围,也并不适合所有人,未来,随着学术型博士的培养体系建设更加完备,以及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与国家重要产业领域所需人才的咬合度更高,博士人才培养质量将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