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选择>努力,一篇教你如何选择考研院校!
准备考研的朋友一定听过“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考研中择校的重要性不亚于初试的准备,因为目标院校的选择可以决定你的上岸率。既然选择学校那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呢,下面小彬老师会为大家一一讲解,建议先收藏再观看喔~
一、地域选择
作为在校生,报考院校所在城市可能与自己的日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需要想清楚,毕业后想去哪里工作和生活,分析目标城市是否能够匹配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适应该城市。毕竟读研两三年,会在这个城市积累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渠道,对毕业后就业会有一定的优势。作为在职人,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目前的工作所在地或者未来工作可能要发展的城市。
二、院校排名
如果有“名校情结”或为了上到更高平台想要从普通本科院校考到985、211、双一流这种带有光环的学校,就需要考虑院校排名的问题。因为名校不仅资源广,还可以让自己拥有可广阔的视野和格局,接触到更加优秀的人,但报考名校的时,同学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报考名校的同学自然也是各行各业或者各自学校中的优秀人才,你与他们相比是否具有优势?
当然不是985、211且前途依然光明的学校也不在少数,例如位列全国五大财经类学校之一的东北财经大学,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的华东政法大学,拥有特色专业并且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北京语言大学等。
三、院校相关信息
院校的招生信息的数据会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复习难度和录取概率,通常我们需要关注院校的计划招生人数、推免人数、最终录取人数、复试比例、复试时间等招生信息数据。
想要获得院校报录比等数据的同学,可在头条私信回复【报录比】
1.招生人数
通常来说,计划招生人数越少,报考风险越大,难度也越大,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一些统考招生名额比较少的学校及专业。如22考研中,2022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在每个专业招生的人数均不超过5人。
院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大家通常可以在院校研究生官网的招生目录中进行查看,但需要注意的是,招生目录中所标注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仍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所以同学们可以参考该院校近三年的拟录取人数及上一年的计划招生人数,来预估一下今年的招生人数。
2.院校报录比
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通常来说报录比越高,考研难度就越大。比如22考研当中,中山大学的法律(非法学)的非全日制计划招生人数是20人,但统考报名人数竟然达到1106人,报录比高达1:58,直接卷出天花板!
3.初复试占比
院校的录取总成绩基本实行百分制,复试成绩占比高会给初试分数低的同学更多的逆袭机会,而复试占比低的话初试成绩较好的同学会占有优势。一般复试占比是分三七分和五五分,三七就是初试占70%,复试占30%,这一类学校就比较适合应试型考生,五五分就是初试复试各占50%,这一类就是和那些复试比较占优势的考生。
4.复试差额比
复试差额比即进入复试的人数除以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复试差额比=录取人数:复试人数)。教育部规定最低复试差额比为1:1.2,也就是说进入复试的12人中,只有10个人会被录取,其中2个人会被淘汰。复试差额比越高,也就意味着淘汰率越高,也就是说如果复试差额比提高到150%,那么进入复试的12个人中,就只有8个人会被录取,其中4个人会被淘汰。
5.复试线
复试线是确认自己能否进入复试的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所院校的报考难度,通常来说复试线越低,报考难度也越小,但专业课备考难度高或者压分的话,又是另外。大家可以搜索该院校专业的上一年拟录取名单,看录取名单中初试的最低分是多少。
除了这些基本数据信息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校是否会歧视考生的学历、专业课会不会压分、一志愿复试时间会不会晚于调剂系统开放时间等问题。
四、自身实力
考研的自身实力是决定是否能够上岸的最关键因素,要对自己的自身实力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确定与自身实力相符的院校,不要因为觉得哪所学校比较出名比较厉害,就盲目去报名,这样势必只能做“合唱团里的哑巴”—凑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基础情况:英语基础、数学基础、是否考本专业/院校、擅长考试科目、在职还是应届考研、学硕还是专硕、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等。通过以上这些维度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我剖析,确定自身的实力和潜力。
如果你想要快速确定合适的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快速进入有效复习的阶段,聚创在职考研推出了24考研—择校择专业精准评估,资深择校老师1对1服务,帮你选对合适自己的院校及制定考研规划方案!戳下方即可进行择校评估啦!
24考研精准择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