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走进“最难考研年”,我们应如何理性对待“考研热”?

百问百答 考研问答 2024年07月12日 15:22:01 1181 0

话题:“最难考研年”与“考研热”

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上升,往届生读研比例也逐步增加,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的增长尤为明显,多地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已超过学术型硕士,河南作为考生大省,考研热潮再次席卷高校圈,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热点聚焦」走进“最难考研年”,我们应如何理性对待“考研热”?

“河南双一流大学仅有两所,想要获得好学历并不容易。”备战北京某高校的小刘同学表示,学历是通往好未来的敲门砖,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不少上班族“裸考”,他们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带来新的变化和突破。

“二战”“三战”“四战”的考生也屡见不鲜,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往届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考研比例逐年提高,他们的执着点在于通过考研提高自身竞争力,进入“体制内”工作。

现象:“镀金”效应与跟风选择

考研过程中,清晰的目标导向和规划会为行为“镀金”,平顶山学院的纪泽昊表示,考研让他体会到坚持、隐忍和孤独,从新闻专业跨考到法律专业,成为律师是他的人生理想。

也有网友认为,“考研热”反映出“学历社会”和“能力社会”的较量,一些考生追逐学历和文凭,而非立足于能力和技能的提升,存在延缓就业时间的逃避心态和追逐热门专业的盲目跟风。

网友“小哈”指出,大学录取时的入学调剂导致许多大学生学习非自己喜欢的专业,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习欲望较强的学生只能通过考研来圆梦。

态度:做有头脑的“知识分子”

考研热潮下,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态度?河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孙冬青认为,考研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考研过程中的希望与迷茫、痛苦与享受交织,对每一个考研人来说都是一种成长,与硕士学位相比,考研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和收获的知识更能使人受益终生。

网友“木松”表示,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考研,我们要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清晰认识,不盲目跟风,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剑认为,研究生教育应是增强学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而非仅作为提升学历或找工作的敲门砖。

规划:“考研风”过后,新生活如何规划

考研结束后,回家团聚、准备毕业论文、找工作、旅游等成为许多考生的首要任务,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的潘国庆表示,考研让他更加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律的关键性,今后会抓紧学习和自律,在学术上创造新天地。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教授李爱红认为,从职业规划角度看,考研职业的选择实际上是在“社会需要的”“我能做的”“我想做的”之间寻求平衡,三者的交集就是自己的职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