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必看丨学生该如何读研?听听导师怎么说

百问百答 考研百科 2024年07月12日 15:00:01 1183 0

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独立性。难点在于每个学生的性格与背景都不尽相同,无法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导师对研究生顺利成长至关重要,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掌握好平衡感。

1科研系统性

学术必看丨学生该如何读研?听听导师怎么说

树木要想正常生长,需要庞大的根系系统来支撑,科研也是如此。

我们的知识架构包含多个层面,最主要的一层是方法论,也就是指导自己如何学习的能力,下面一层才是各种专业的知识。如果把知识体系比喻成一棵树,我们所需的知识就包括树根、树干、树叶、花、枝头水果等等。

最初会发现文献浩如烟海,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读下去,无穷无尽,就会忘记自己的初衷。所以,在读文献前,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目的,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把这个原则铭记于心,这样就会在适时的时候回归到主题,而不至于在一个细小的叶脉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忘记了要完成一棵树的创作。

2科研创新性

创新的含义是增量以及与众不同。无论学的知识再多,没有增量,就等同于没有科研。

单一的数据确实无法让别人完全信服,还需要数据的重复性,数据是否具有全球统一性等等。但是目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原理是否正确?方法流程是否正确?推理是否正确?

学生之所以对自己的创新不自信,其根源还在于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扎实,迈向未知世界,多走一步就会有点胆怯。可见创新之难。

从学习型到科研创新型,刚来的研究生都有一个适应期。有些学生早期的表现过于热情,分配的任务没日没夜地做,想尽快出结果。其实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科研需要的是持续的创新能力,靠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做科研,效率并不高,迟早也会失去科研兴趣,得不偿失。做实验需要用心,做得太快,就失去了思考的余地。在实验前,最好有一个初始模型,在试验过程中,要实时关注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思路,并根据目前的实验结果,思考下一步的补充实验。

3科研独立性

做科研不是给导师或者其他人做科研,科研属于自己,必须自己亲身力行。比起以前的学术环境,现在学生面对的学术平台与资源要高很多,具体表现在实验室更加成建制,仪器和实验手段更为丰富,导师的科研经费更充足,团队的国际视野比以前更高。应该说在高起点上,学生的发展应该更好。这个问题就犹如富二代的问题,其发展往往还真和预期差距甚远。

4文章的重要性

培养研究生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独立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这和训练上战场的士兵或者上擂台的武士一个道理。最初要学一些套路和花架子,也就是基本功,但是实战这一关无论如何也得过。没有实战,在战场上或者擂台上怎么被KO可能都不知道。对于研究生来说,写文章是最接近实战的一种训练。对于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完善逻辑思维、提升总结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没有进展的学生往往有两种倾向,其一他们觉得研究并没有太多乐趣和成就感;其二他们可能会陷入文章数目的陷阱,而忽视了科研成果本身。为了发文章而发,简化实验步骤和数据,用一些猜想来代替本应该去做的实验,其文章结论似是而非,这样的文章越多越有害。发文章以成果为导向和以数目为导向的最大区别可能也在于此。凑文章数目,就是以最小代价为前提,只要能发就成,不注重数据的可靠性,这就造成为了发文章找噱头,以发表为乐趣。而作为成果,则会尽可能充实数据,减小推论的多解性,不但可以提出新想法,而且能经得住后期检验。

5师生关系

老师对学生有着天然的责任。学生是老师文化知识基因的传递,二者是构成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平行线,缺一不可。

作为导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培养思路和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只要教导的学生中有一些成才就满足了。第二类是争取自己的门下都有前途可循。

每个学生都不一样,学术能力和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甚至连沟通或许都有问题。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在人生规划、学术规划等方方面面加以追踪引导。有的学生说:“老师你对我们期望太高了”。“严师出高徒,外表威严只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是在学问角度的严。没希望、有希望、理想的实现是三个层次。有的学生,还处在第一个层次。有的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科学素养,要让他看得更远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时期望高些是一种鼓励,但更是一种严厉的推动。

通过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真正体验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含义,对每个学生都要精雕细琢,按照不同的方案,在巡回迭代中,逐渐提高,达到师生共赢。